作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重点专业,智能互联网络技术紧跟国家"新基建"战略需求,构建了以物联网系统开发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省级"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基础,通过"5G+AI"技术融合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智能互联网络系统搭建和物联网云平台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在2025年最新培养方案中,专业将就业导向与技能认证体系深度结合,形成了"基础夯实-专项强化-岗位衔接"的三阶段育人路径。
在培养目标设定上,专业强调"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学生需掌握嵌入式接口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核心技能,同时注重工匠精神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塑造。课程体系创新性地引入OpenHarmony智能设备开发和5G无线网络规划等前沿内容,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实现从设备装调维护到系统开发运维的全链条能力培养。这种"课堂+工坊+项目"的三维教学模式,使毕业生在3-5年职业发展中能胜任物联网工程项目管理等进阶岗位。
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认证化"设计,形成四大学习领域:
- 网络基础模块:包含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应用基础
- 硬件开发模块:重点学习单片机技术与应用、传感器技术
- 系统集成模块:涵盖智能互联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5G组网技术
- 创新实践模块:通过智能互联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等课程强化开发能力特别设置的智能互联网络自动识别技术课程,将RFID、二维码识别等实用技术融入真实项目案例,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专业形成"三层次四对接"的特色:
- 基础技能层:依托通信网络设备配置实训室,完成设备调试基础训练
- 专项技能层:通过5G网络优化仿真平台开展虚拟仿真实训
- 综合应用层:在企业真实项目中完成智慧城市物联网系统部署通过对接华为5G认证和1+X证书标准,实践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学分互认。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网络与信息技术大赛中斩获6项国家级奖项,验证了该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就业生态呈现"双高"特征:98%的就业率与技术岗位占比85%的数据,反映出专业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优势。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智能设备制造:从事物联网终端设备开发测试
- 系统集成服务:承担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部署
- 通信网络运维:在电信运营商担任5G网络优化工程师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专业新增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方向,与六九零六信息科技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入职"的精准就业通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