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立足电力行业需求,依托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该专业自1957年办学以来,已发展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在“金平果”平台专业竞争力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面向火力发电、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培养具备锅炉、汽轮机等热力设备运行与检修能力的技术人才,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配套国内领先的300MW/600MW火电仿真机房等实训设施,构建了覆盖能源动力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路径。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定位于服务火力发电、环保发电、热电联产等能源领域,培养目标明确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锅炉设备及运行等课程,学生需掌握发电厂热力设备调试、安装、检修等核心技能,并获得集控运行值班员、汽轮机运行值班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培养方案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的双重塑造。
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
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两大模块:
- 基础理论:工程制图、热工理论及应用、工程流体力学等课程构建热力学知识框架;
- 核心技能:锅炉设备及运行、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热力系统自动化等课程强化实操能力;
- 实训环节:依托火电机组仿真运行实训、热力设备装配实训等场景化教学,学生可完成从设备状态监测到故障诊断的全流程训练。
实践教学与行业对接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校企双元、工学交替”模式:
- 校内实训:通过设备状态监测实验室、阀门检修实训室等设施,模拟真实工作场景;
- 企业顶岗实习:在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大唐集团等企业进行半年至一年的岗位实习,参与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等实际工作;
- 竞赛提升:学生在全国火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印证了教学成果的行业认可度。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师资团队由17名校内专职教师和7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比58.8%。教师团队持有美国振动分析师、红外热成像分析师等国际认证资质,并深度参与发电企业员工技能培训。教学资源方面,拥有25MW生物质发电仿真系统、超声波检测实验室等国内领先设施,实训项目覆盖旋转设备振动分析、管道检修等前沿技术。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面向火力发电厂、新能源企业、热力供应公司等领域,职业路径清晰:
- 技术岗位:锅炉/汽轮机检修专责工、集控运行主值等,起薪普遍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 管理岗位:设备点检、技术管理等职位,职业晋升空间明确;
- 跨领域拓展:可延伸至化工、钢铁等行业的能源管理岗位,适应多能互补的能源转型趋势。
专业特色与行业优势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方面:
- 产教融合:依托国家电网企业资源,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 技术前瞻性:开设新能源发电技术、能源与环境等选修课,响应“双碳”目标;
- 就业保障:与深圳能源集团、北京环投集团等头部企业建立定向输送机制,协议就业率超**80%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