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作为该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以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为核心目标,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在文化宣传、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综合能力。依托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累计培养了4900余名毕业生,在校生规模保持在260人左右。其培养模式融合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通过语言学、文学、教育学三大教研室的协同支撑,构建了覆盖基础教育与应用场景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以汉语言文学学科为核心,设置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基础课程,强化学生对语言规律和文学脉络的掌握。同时融入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与礼仪等教育类课程,突出教学技能培养。例如,陇中文化研究所作为特色平台,通过《陇中文化研究》《陇中文学》等学术刊物,将地方文化融入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教学实践能力。实践环节则包括微格教学、小学实习基地实训等,帮助学生从课堂模拟过渡到真实教学场景。
师资力量是该专业的重要优势。目前拥有42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4人,博士及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30%。团队中包含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省级测试员7人,以及甘肃省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等跨领域人才,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支撑。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650余篇,出版专著11部。这种教研结合的模式,既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为学生参与学术实践提供了机会。
在就业竞争力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85%以上,主要服务于基层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机构等领域。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质量(3.9分)、办学条件(3.8分)的认可度较高,但就业满意度(3.3分)提示需进一步优化职业指导。专业通过“一专多能”培养策略,不仅强化语文教学核心能力,还增设现代文秘、公关协调等选修模块,拓宽学生的职业选择空间。此外,学校与地方教育机构合作紧密,通过定向培养、实习推荐等方式增强就业适配性。
从专业发展前景看,该专业正通过“应用型、地方性、民族性”的办学定位深化转型。例如,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方案中,特别强调“四位一体”育人理念(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并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写作能力强化等路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随着学校向本科教育转型,部分专科课程已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衔接,为学生学历提升提供通道。未来,专业计划进一步整合陇中文化研究资源,开发特色教材,强化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核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