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的小学教育(公费师范生)专业是河北省内具有显著特色的师范类培养项目,自2019年设立以来已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该项目依托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和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办学基础,定向为石家庄市及周边县域输送基础教育人才。学生享受免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补助的政策保障,但需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服务基层教育6年以上。这一模式既缓解了农村教师资源短缺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
该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塑造具备多科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课程体系围绕“四教、五特、六技”展开。具体而言:
- 四教涵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及活动课程教学方向;
- 五特包含音乐、绘画、舞蹈、书法、手工五项特长培养;
- 六技聚焦演讲、说课、评课等教学实践技能。这种课程设计强化了学生的“一专多能”特质,使其能够适应小学全科教学需求。同时,学院通过卓越师范生研究团队和八项技能实训小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教研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采用“四段渐进式”模式,分阶段推进职业认知、技能训赛、教育见习和实习研习。例如,学生需参与基础教育名师讲坛、小学课堂听评课以及联学共建活动,直接接触一线教学场景。学院还与地方政府、小学共建U-G-S协同培养机制,引入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导师,确保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就业保障是该项目的突出优势。公费师范生入学前即与石家庄学院及签约县(市、区)政府签订三方协议,毕业后通过专项招聘考试落实编制岗位,需在县域及以下小学服务至少6年。2023年培养计划显示,40名公费师范生主要定向无极县、赵县等区域,就业分配遵循“择优、就近、急需”原则。若学生违约,需退还教育费用并承担违约金,违约记录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相较于普通师范生,该项目的政策红利与职业稳定性显著。省属公费师范生在填报志愿时即锁定就业县域(如石家庄深泽县、晋州市),无需参与教师编制竞争。此外,依托石家庄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学生可获得教学资源倾斜。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该专业已累计培养1000余名本科生,其中公费师范生占比约15%,毕业生教学能力受到基层学校广泛认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