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通过与山东华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前沿技术为核心,依托"四园两院"办学体系,将企业真实场景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了"理论-实训-实践"的闭环培养模式。这种校企协同机制既解决了传统教育中实践能力薄弱的痛点,又为企业输送了适配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该专业创新性地提出"三通三合"培养架构:通过产教贯通实现课程体系与产业升级同步,供需畅通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校企融通打破传统教育边界。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了《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智能生产线数字化集成与仿真》等核心课程,将工业视觉系统运维、MES系统应用等企业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伺服驱动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等前沿技能,提前适应智能制造岗位需求。
课程体系设置呈现显著的阶梯式特征:
- 第一学年夯实电工基础与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
- 第二学年重点学习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智能控制系统装调
- 第三学年通过岗位实习完成职业能力转化
这种"分阶分层"的培养路径,配合工业视觉系统运维等1+X证书考核,确保学生从认知到实践的完整能力建构。值得关注的是,山东华数提供的数控机床智能化改造等真实项目,已成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核心选题来源。
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形成"四融合"特色:
- 师资融合: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教师组建双导师团队
- 基地融合:共享华数智能的数控系统研发中心与工业机器人实验室
- 课程融合:开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与装调》等7门校企共建课程
- 评价融合:引入企业KPI考核标准作为实训评价指标
这种深度合作模式在2024年暑假实践中成效显著,学生参与的火车轮机加产线桁架机械手项目已实现技术转化。
专业建设的师资保障凸显"双师型"特色,教师团队中硕士学历占比80%,拥有山东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企业方派驻的黄付中技术团队与校方教师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完成的高精度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线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使教师团队在2024年斩获烟台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在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校企共建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配备价值2700万元的实训设备,涵盖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字孪生系统等先进设施。学生可通过昊川杯智能制造装调等省级赛事平台,参与煤机轨座智能生产线等真实项目研发,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5项。这种"以赛促学"机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与工程实践素养。
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通道呈现多元化特征,既可选择在山东华数等合作企业从事智能控制系统运维,也可通过专升本进入机械电子工程等本科专业深造。值得关注的是,校企共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优秀毕业生提供马振乾技能大师带徒计划,构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