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自2018年开设以来,始终围绕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通过工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设置164学分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其师资团队拥有17名教师,其中博士占比94%,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强力支撑。
专业定位与培养架构
专业定位聚焦于高分子材料制备、加工成型、产品开发三大方向,课程设置突出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双轨并行。核心课程包含:
- 无机及分析化学与有机化学构成化学基础
- 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搭建学科框架
- 材料分析现代测试技术和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成型强化应用能力这种设计使学生在掌握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关系理论的同时,能熟练运用CAD制图、模具设计等工程技能,适应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实践创新与科研转化
实践教学体系贯穿四年培养周期,形成"实验-实习-创新-毕业设计"的递进链条。低年级通过化学基础实验和工程制图实训夯实操作能力,高年级则进入高分子创新综合实验、工厂设计与管理等实战环节。学生可参与教师主导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或自主申报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近三年已产生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发明专利授权等成果。这种"研中学、创中练"的模式,使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前沿,部分优秀学生在大二即参与北大核心期刊论文撰写。
发展路径与就业前景
专业为毕业生规划了多元发展通道:
- 深造路径:考研方向覆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师资团队的国家级项目资源为研究生推荐提供优势
- 对口就业:可进入高分子材料制备(如PVC管材)、新能源电池检测、复合材料研发等岗位,起薪约7000元/月
- 跨界发展:凭借工程管理和数据分析课程基础,部分学生转向质量管理或技术销售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对学历层次敏感度较高,研究生平均薪酬较本科提升约40%,因此超过60%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该专业在招生时要求物理+化学选考组合,凸显其工科属性。对于有志于材料创新的学生而言,这里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也有企业见习与学科竞赛的实践机遇,是探索材料奥秘的理想起点。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