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四川省一流建设专业,依托ESI全球排名前1%的材料学科和泰晤士学科评级A-的学术实力,形成了以粉末冶金、模具设计、先进制造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扎根地方产业需求,构建了"校城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在科研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就业质量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在培养定位方面,该专业围绕"新型材料制备""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制造"三大产业需求,着力培养掌握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控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理论+实践"双轮驱动,通过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材料成形设备等核心课程构建知识体系,同时依托四川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科研训练。毕业生既能胜任模具设计、工艺开发等技术岗位,也可在材料可靠性评价、生产管理等环节发挥作用。
课程体系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工程制图、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力学等工科基础课程
- 专业核心模块:重点设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注塑成型工艺等应用型课程
- 前沿技术模块:涵盖材料制备新技术、模具CAD/CAM等数字化制造内容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强化工程能力
就业市场表现亮眼,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就业方向呈现"三足鼎立"格局:约40%进入机械制造、汽车船舶等生产领域担任工艺工程师;35%在电子电器、IT行业从事产品研发;25%选择在科研院所或继续深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考研录取率位居全校前列,学生可报考金属材料、纳米技术、模具设计等十余个研究生方向。
专业建设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的强势资源,形成三大支撑体系:
- 高水平师资:32人团队包含国家级人才领衔的教授梯队,86%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 科研创新平台:拥有科技部低碳新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6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
- 国际合作网络:与美、瑞、新等国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开设本硕博贯通项目这些资源保障了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同步更新,特别是在超长服役材料研发、智能制造系统等领域形成特色。
该专业在质量控制方面建立"三维评价体系":借:企业导师参与培养方案修订
贷:毕业生工程能力认证
借: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贷:四川省专业评估优秀等级
这种闭环机制使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近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年均70项,展现出强劲的创新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