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工学院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依托学校在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学科领域的积累,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特色,注重培养面向物联网系统集成、智能控制、网络通信等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了覆盖感知层、网络层到应用层的完整课程框架,同时强化嵌入式开发、传感器技术等核心能力训练,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解决物联网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学生需掌握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基础知识,同时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嵌入式开发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核心能力。例如,课程体系包含《物联网数据处理》《RFID原理及应用》等特色课程,并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强化实践环节,与2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
核心课程与能力培养采用分层递进模式:
- 基础理论层: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夯实数理与计算机科学基础;
- 专业技术层:聚焦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提升系统开发能力;
- 应用实践层:通过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智能家居应用等课程,培养项目管理和工程实施能力。学生还需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励10余人次,显著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
专业建设依托“两个平台、三个方向”的特色布局:
- 产业对接平台:与“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智慧农业示范区”合作,开展感知物流、智能家居等应用研究;
- 教学资源平台:校内建有物联网工程实训室、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6个专业实验场所,配备环境感知实践基地等创新平台;
- 师资保障:专业所属的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专任教师964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16.18%,双师型教师占比26.04%,并聘请51名具有行业经验的外聘高级技术人员。
就业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物联网软硬件研发、系统集成运维、智能设备开发等领域发展。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对物联网产业的扶持,就业方向涵盖物流感知、农业物联网、工业自动化等热门领域,部分学生进入科研机构或高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学校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本地企业联合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近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