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自2020年正式招生以来,依托吉林省作为全国汽车产业基地的区域优势,形成了以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车辆工程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与产业对接强化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其课程设置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并配备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等先进教学设施,为行业发展输送具备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学生需具备扎实的新能源汽车工程知识体系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结构原理与控制等核心技术,同时通过车载网络技术、新能源汽车试验学等课程培养工程应用能力。专业定位紧密结合地方经济需求,致力于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形成“立足地方、辐射全国”的就业布局。
课程体系以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技术为主线,构建了多层次模块化教学框架: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夯实学生机械设计与分析能力。
- 核心专业模块:涵盖新能源汽车构造、动力电池及能量管理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前沿内容,强化对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掌握。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充电设施运行与维护等实训课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特别设置CATIA三维建模、数控编程等工具类课程,增强数字化设计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学院投入1500余万元建设了汽车实训中心与工程训练中心,配备动力电池拆装平台、电机控制实验台等专业设备。学生可通过以下流程完成技能进阶:
- 基础技能训练:在实训中心进行新能源汽车结构认知与基础维护操作。
- 项目制实践:参与吉利汽车产业学院的校企联合项目,开展电池管理系统优化、电机驱动控制等课题研究。
- 综合创新实践: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完成智能充电桩设计、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系统开发等跨学科项目。
招生与录取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面向全国多省份招生,学费标准为26000元/年,在重庆等地区采取“首选物理,再选不限”的选科要求。以2022年吉林省录取情况为例,理科本科二批A段最低分346分(位次59469),文科本科二批A段最低分389分(位次19837)。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吉林文科招生计划仅1人,表明专业布局可能向理工科生源倾斜。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可进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关键零部件研发公司、智能网联技术服务机构等领域,从事产品设计、试验检测、运维管理等工作。专业特色体现为:
- 产业导向:课程设置与一汽集团、比亚迪等企业技术需求深度对接。
- 能力复合:既掌握传统车辆工程知识,又精通电驱动系统、智能控制算法等新兴技术。
- 证书衔接:鼓励学生考取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程师、低压电工操作证等职业资格认证,增强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