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高职专业,以“多技能、零距离”为培养理念,依托行业资源与国际化合作路径,构建起适应现代旅游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潍坊文旅产业优势,通过“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虚实结合”的实践平台和“中韩专本对接”的升学通道,形成多维培养特色,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下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层面,该专业聚焦复合型服务技能与基层管理能力培养。教学团队由12名双师型教师组成,100%持有经济师、中高级导游、茶艺师等职业资格。培养方案强调“技能模块化”设计,通过校内模拟导游实训室、休闲吧、商务礼仪实训室等场景化教学,强化学生讲解、茶艺、酒水调制等实操技能;校外与30余家旅游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毕业生可胜任旅行社、景区、酒店等领域的服务与管理岗位,综合满意度达4.8分。
课程体系设置体现三大融合特征:
- 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核心课程包含《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同步嵌入“1+X”证书考核标准,强化职业资格获取能力。
- 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融合:开设《旅游历史文化》《中国旅游地理》等基础课程,结合《旅游新媒体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数字化课程,构建“文化底蕴+技术应用”的知识结构。
- 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融合:增设《涉外酒店管理实务》《研学旅行实务》等课程,对接潍坊风筝文化、湿地生态等地域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模式采用“三层递进”架构:
- 基础技能层:依托校内实训室开展茶艺展示、导游词创作等单项技能训练;
- 综合应用层: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轮岗实践,完成线路设计、活动策划等任务;
- 创新拓展层:参与旅游产品设计大赛、研学项目开发等真实项目,培养“策划-执行-管理”全流程能力。学生在大三阶段可进入合作企业顶岗实习,部分优秀生通过中韩3+1专本对接项目免试升入韩国加图立关东大学,享受学费减免政策。
在就业与升学支持方面,该专业形成“双轨并行”发展路径。就业方向覆盖旅行社计调、景区运营、酒店管理等岗位,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升学通道除中韩合作项目外,还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国内本科院校,学院配套开设《旅游职业英语》《旅游信息编辑》等衔接课程,助力学历提升。数据显示,2023届毕业生升学率达17%,其中23%选择国际升学路径。
学院对该专业的支撑体现在“资源聚合”与“平台赋能”两方面。作为山东省首批技能型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其所属的现代文旅专业群获潍坊市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共享智能会计、农村商贸等跨学科资源。同时,学院加入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职院校联盟,联合潍坊市文旅企业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为学生提供行业前沿技术培训与创新创业孵化支持。硬件方面,7栋标准化学生公寓、省级花园式校园环境及文旅大数据中心等设施,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