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致力于培养具备材料智能制备及成型技术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母体高校中国矿业大学的优质资源,形成了以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管理为核心的培养体系,毕业生在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近年来,其考研录取率与就业质量均位居学院前列,展现出较强的学科实力与社会认可度。
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聚焦材料科学理论与材料工程两大方向。前者涵盖新能源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前沿领域,后者强调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与机器人技术优化材料加工流程。课程设置兼顾理论与实践,核心课程包括有限元基础、三维数字化技术、材料物理化学及焊接机器人技术等。例如,有限元分析课程通过模拟材料成型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复杂工况下的工艺设计能力;而人工智能概论则引入智能算法,强化材料研发的数字化思维。
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
专业实践体系以校企协同为特色,采用“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第四年进入企业实习。合作单位包括徐工集团、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学生可参与智能装备设计、生产工艺优化等项目。校内建有智能制造实训室、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等17个专业实验室,配备3D扫描打印设备与焊接机器人,支撑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操的全链条训练。此外,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的材料与物理前沿交叉研究中心与江苏省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学生可接触国家级科研平台资源。
学科优势与升学就业
在学科建设层面,该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应用型专业,校友会2025年排名全国第37位。其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 升学率高:近年平均考研录取率约20%,部分学生进入中国矿业大学、南开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 就业质量优:毕业生进入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所、沃苏特电子科技等机构,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1%;
- 竞赛成果丰硕: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赛事中获百余项奖项,凸显创新实践能力。
资源整合与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团队由校本部材料与物理学院教授与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其中多人拥有企业高级工程师背景,能够将行业经验融入教学。例如,焊接机器人课程由具有工程机械领域研发经历的教师主讲,结合真实案例解析智能焊接技术难点。同时,学院与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共享科研资源,学生可参与新能源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课题研究,提升学术视野。这种“双师型”教学团队与跨校资源联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的成长路径。
综上,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智能化课程体系及高水平师资,构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生态。其学科排名、就业质量与科研平台的协同发展,为学生在材料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