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江西历史文化名城的上饶师范学院,其美术学(师范)专业以传承地域文化基因与培养现代艺术素养为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路径。作为江西省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艺术学科,该专业在美术教育与艺术创作领域构建了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尤其注重将赣东北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当代艺术教育,为地方美育事业输送了大量兼具实践能力与人文底蕴的专业人才。
学科定位始终是该专业发展的核心导向。依托"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三位一体的办学理念,专业课程设置既涵盖传统美术教育的规范性要求,又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通过设立美术教育研究所与漆艺工作室等平台,构建了以中小学美术教学法为基础、以地方美术资源开发为延伸的培养框架,使学生在掌握素描造型、色彩构成等基础技能的同时,能够深度参与古建筑彩绘修复等在地化艺术实践。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基础+模块+拓展"的层级结构。专业核心课程包含:
- 中国画技法与创作
- 西方绘画语言研究
- 美术教材教法设计
- 教育心理学应用特色课程如"徽派建筑装饰艺术"和"夏布绣技艺实践",将地方非遗技艺转化为教学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双导师制"教学模式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工艺大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从艺术创作到教学实践的完整闭环。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学院投入建设的数字艺术实验室与3D打印工作室,配备有Wacom数位屏、陶艺窑炉等先进设备,支持学生进行跨媒介创作。校外建立的12个教育实习基地与6个非遗传承工作站,年均承接超过200名学生的实践任务。特别是在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保护项目中,学生通过田野调查、工艺记录、创新设计三个阶段,完成从文化认知到应用转化的全过程训练。
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为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现有教授占比31%、博士学历教师达25%,其中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9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近三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出版《赣鄱民间美术图典》等专著4部,形成了以漆画创作、美术课程论、文化遗产数字化为主攻方向的教研团队。这种学术研究反哺教学的机制,确保了专业建设始终处于学科前沿。
就业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稳定在92%以上,公费师范生就业率达100%。除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位外,约18%的毕业生进入美术馆策展、文创产品设计等领域,更有自主创业者运用AR技术开发红色美术资源数字展厅。这种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印证了专业建设中"一专多能"培养目标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