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装备制造大类中的特色专科专业,宜昌科技职业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低空经济和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构建起“理论+实践+创新”的立体化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24年开设以来,首次招生即吸引全国百余名学生报读,其课程设置覆盖无人机装配调试、飞行控制技术、行业应用开发等核心领域,并通过天眼无人机社团等实战平台,将教学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数据显示,毕业生已累计完成50万亩次病虫害飞防和5万吨柑橘吊运,为现代农业降本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一、产教融合驱动人才培养创新
学校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现教学与产业无缝衔接。与湖北翼时空无人机科技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无人机航拍实训、故障诊断实操等课程嵌入真实生产场景。例如,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影视作品航拍项目,2021届毕业生宋佑年更通过大疆T50/T60农业无人机技术,将山区橙子运输成本降低25%,带动合作社年营收突破300万元。这种“基地共建、方案共编、人才共育”的模式,使专业匹配度提升至98%。
二、课程体系强化核心技术能力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核心+拓展”三维架构:
- 专业基础课:涵盖机械制图、单片机应用系统等底层技能,培养工程思维与数字化设计能力
- 专业核心课:聚焦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无人机管控与航迹规划等关键技术,通过模拟飞行系统实现操控精准度训练
- 行业应用模块:设置摄影测量学、植保作业技术等方向课程,配套无人机航拍、农业运输等12类实训项目。
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绿色生产与安全防护意识,例如在农药喷洒作业教学中,学生需掌握省水90%、省药30%的智能喷洒算法。
三、就业通道覆盖全产业链岗位
毕业生可从事无人机飞控师、航测工程师等六大类岗位:
- 技术研发端:参与无人机结构设计与飞控系统开发,需掌握AutoCAD制图与自动控制系统知识
- 应用服务端:在影视拍摄、电力巡检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如参与《向风而行》等影视作品航拍
- 运维管理端:承担设备检测维修与数据处理,持有无人机驾驶、操作应用等职业技能证书者更具竞争力。
近三年该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秭归县沙镇溪慧飞植保合作社等毕业生创业项目,已成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标杆。
四、技术创新赋能行业发展
专业建设深度融入新质生产力培育,通过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拓展应用边界。学生团队研发的农村电网智能调压装置已进入量产阶段,有效解决电压不稳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无人机与5G通信、大数据分析的结合,正推动城市管理向立体化监测转型。随着国家低空经济政策的推进,预计到2027年,相关领域人才缺口将达200万人,该专业毕业生将在物流配送、应急抢险等场景发挥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