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作为自治区首个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高校,依托土木工程学科基础,深度融合机械、计算机、工程管理等学科,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面向国家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战略,聚焦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通过多平台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具备BIM技术应用、装配式施工、数字建造等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区域建筑业升级注入创新动能。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以土木工程基础理论为核心,搭建了覆盖机械控制、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知识框架。核心课程包括:
- 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建造系统算法与自动化控制)
-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与决策优化)
- 建筑信息模型(BIM)(三维建模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 智能建造技术(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与虚拟现实应用)
- 装配式结构设计(工业化生产与智慧施工)通过三大力学与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有机融合,形成理论实践贯通的课程矩阵,强化学生对5D项目管理和智慧运维等前沿技术的掌握。
人才培养采用"一中心、三协同"创新体系,以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目标。现代产业学院提供真实工程场景,国家虚拟教研室实现跨校资源整合,智能建造与运维工程研究中心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例如,通过与兴泰建设集团等企业合作,将北斗卫星定位测控技术引入超高层建筑施工教学,形成"课堂-实验室-工程现场"三级实践链。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5年内即可胜任智能设计、智慧施工等岗位要求。
科研创新聚焦绿色可持续发展与智能运维两大方向。研究团队在碳排放与建筑节能领域取得突破,开发出基于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智能建造领域,重点攻关BIM与区块链融合应用,建立覆盖工程设计、生产、施工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近五年承担纵向课题25项,发表《Energy and Buildings》等高水平论文25篇,形成产学研深度互动的创新生态。
就业前景呈现传统与新兴领域双轨并行特征。毕业生既可进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传统单位,也能胜任BIM全过程管理、智慧城市运维等新兴岗位。校友于戈主持建设的望京SOHO、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印证了专业培养的实践价值。数据显示,超70%毕业生在蒙晋冀地区建筑业智能化改造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助推区域建筑工业化率提升至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