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西服装学院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智能制造)专业通过融合服装学科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前沿知识,构建起具有行业前瞻性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为转型核心,致力于培养能够应对服装产业技术革新的复合型人才。在2024年的新生专业介绍会上,教研室主任章华霞强调该专业已形成“艺术工学结合、产教协同创新”的特色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从设计思维到工程落地的全链条能力训练。
培养目标:以新工科理念重塑人才定位
- 核心定位: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备服装款式设计、结构原理、工艺技术等基础理论,同时掌握智能化生产管理、服装CAD/CAM技术、虚拟服装展示等前沿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 能力要求:学生需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例如将物联网工程与服装生产流程结合,解决服装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 国际视野:通过引进法国、日本等国的客座教授,以及与国际院校合作,强化学生对全球服装产业动态的认知。
课程体系:构建技术+创意的双轨模块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服装材料学、服装史、工程力学等,奠定学科知识框架。
- 技术应用模块:聚焦服装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开设服装CAD/CAM、虚拟服装构成与展示、服装模板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强化数字化工具运用能力。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服装IE管理、智能吊挂生产线操作等实训,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校企协同驱动能力转化
- 硬件支撑:校内设有数字化服装设计与工程技术中心、两条加拿大进口全自动智能吊挂生产线,以及功能面料研发实验室,模拟真实生产场景。
- 企业联动:与波司登、东蒙集团等39家知名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开展“大师班”项目,由行业导师指导产品开发与生产管理实战。
- 赛事赋能: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科技竞赛、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等赛事,近三年获奖案例包括全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刘小飞、魏新坤等校友。
就业前景:覆盖全产业链的多元化选择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四大领域:
- 智能制造端:从事服装智能化生产线优化、IE工程管理、服装舒适性检测等技术岗位。
- 产品研发端:在品牌企业承担智能服装设计、数字化版型开发等创新工作,例如功能性服装的研发。
- 行业管理端:进入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参与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制定、产业政策研究。
- 教育科研端:部分学生选择在高校任教或攻读硕士,深化纺织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
专业特色:国家一流与产业需求的双重背书
- 学科优势:作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专业依托省级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例如服装人因工程学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运动服装设计。
- 教学创新: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堂,例如与卓尚服饰合作开发智能校服项目。
- 师资保障:由博士生导师陈东生教授领衔,整合省级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师资,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