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和省部共建高校,其教育技术学专业依托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位于雁山校区教育学部,拥有占地4100多亩的校园和2227名在职教职员工,培养方向涵盖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数字资源开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多元领域,是广西乃至全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AECT'94与AECT'05定义为理论框架,强调学习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及评价,课程设置兼具教育学与信息技术交叉特色。核心课程包括教育技术学导论、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电视节目设计与制作等,同时融入C语言程序设计、Flash动画制作等实践性内容。课程模块注重动态调整,例如增设人工智能基础、数字视频与非线性编辑等前沿课程,构建了涵盖电子线路、数据结构、远程教育的全链条知识体系。
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 分阶段项目实践:通过教育技术实践项目1-4,学生需完成从媒体设计到整合应用的阶梯式训练,例如教学软件开发、校园网资源管理系统搭建。
- 校企协同育人:与超星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教育部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引入真实行业案例进行教学设计。
- 师范技能强化: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模拟等模块,配套简笔画训练、摄影技术基础等美育课程,提升教学可视化表达能力。
多维就业生态系统
- 教育领域:覆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电教馆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岗位,近年新增在线学习机构教学设计师等新兴职业。
- 媒体技术领域:毕业生可进入电视台节目制作、影视特效、三维动画设计等行业,部分参与卫星接收与CATV系统研发。
- 企业培训方向:瞄准大型企业职工培训体系设计,涉及知识管理与培训课程开发,近年与南宁师范大学合作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路径。
学科支撑与资源优势
教育学部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领衔的师资团队,建设有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和省级职教研究中心。实验室配备普物实验A、电声技术等专业设备,支持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创新研究。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与桂林市第十四中学等建立稳定实习基地,形成"U-G-S"协同培养模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