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依托学院深厚的工科积淀和区域发展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设立以来,紧密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技术痛点,通过产教融合和学科交叉模式,致力于培养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其培养方案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强化实践创新,构建了从基础课程到产业实践的完整链条。
在师资建设方面,该专业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15人中包括3名教授和4名副教授,其中72%的教师具备“双师双能型”资质。教师团队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近三年获得7项发明专利(含3项国际专利),并在SCI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这种科研实力直接反哺教学,例如依托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学生可参与岩土工程数值模拟等前沿研究。
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核心课程包含:
- 工程地质学与岩石力学奠定地下工程力学基础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培养系统性思维
- 地铁工程和隧道工程等方向课强化专项技能
- 地下工程项目管理融入现代工程管理理念实践环节通过12个校内外实训基地,设置从认识实习到毕业设计的全周期训练,特别强调BIM技术和结构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70%毕业生进入中建八局、中铁十二局等大型国企。就业领域覆盖:
- 政府部门(住建、交通系统)
- 设计院所(地下空间规划)
- 施工企业(地铁隧道建造)
- 工程监理与咨询机构同时,专业为考研学生提供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方向的升学支持,形成就业与深造并重的出口格局。
专业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理论-实践-学科交叉”培养路径,指导学生参与真实工程课题;二是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山西八建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三是聚焦智慧城市和绿色建造,在教学中融入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新兴领域内容,响应国家“十四五”城市更新战略需求。
随着2024年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新专业的增设,土木工程系形成了更完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业群。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通过持续优化培养方案,正在为地下空间开发领域输送既懂岩土工程技术又具备数字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城市立体化发展新格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