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药物制剂专业作为吉林省最早设立的高等药学教育方向之一,依托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学科优势,已成为国内药学领域的重要培养基地。自1976年创办以来,该专业通过持续建设,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多次获得B类评级,药理学与毒理学更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科研与实践平台。
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
延边大学药物制剂专业以药学一级学科为核心,涵盖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方向,拥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建设了十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例如,长白山天然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吉林省手性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尖端技术支持。近五年,该学科承担了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6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经费累计达6950万元,发表SCI论文289篇,授权专利26项,显著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实行大类培养机制,新生前三个学期统一学习药学基础课程,第三学期末根据志愿与成绩进行专业分流。核心课程包括:
- 分析化学与有机化学(奠定药物研发的化学基础)
- 工业药剂学与生物药剂学(聚焦制剂设计与生产工艺)
-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探索新型药物载体技术)通过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实验技能竞赛等实践环节,学生可参与真实药物研发流程,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等赛事中斩获20余项奖项。
师资力量与学术资源
专业师资团队由70名专职教师组成,其中正教授33名、副教授22名,包括国务院特贴专家、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学院还双聘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并引进“外专千人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