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该专业于2021年通过教育部备案审批并开始招生,属于工学门类下的计算机类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作为吉林省重点大学的重要学科方向,该专业依托学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积累,结合国家安全战略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旨在为数字经济时代输送具备网络安全攻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设置方面,该专业以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内涵为核心,围绕网络安全威胁识别、数据安全防护、密码学应用三大方向展开教学。基础理论课程涵盖《计算机系统结构》《密码学原理》,实践教学则强化渗透测试、漏洞挖掘等技术训练。值得关注的是,学校通过全景教学空间将AI技术融入教学场景,例如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网络攻防对抗,这种沉浸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能力。课程体系还特别设置国家安全教育通识课程模块,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法律规范认知。
从招生要求来看,该专业在辽宁省等省份采取"物理类首选+不限再选科目"的选考模式,对英语能力有明确要求。学费标准为5400元/学年,相较同类院校具有较高性价比。学校为保障教学质量,配备的网络空间安全虚拟教研室整合了东北地区高校资源,定期举办跨校联合实训项目。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聚焦于政府机关的信息安全部门、互联网企业的安全工程师岗位,以及继续攻读网络空间安全硕士学位的学术路径。
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吉林师范大学投入建设了网络安全靶场和数据安全分析平台,其中靶场系统支持同时容纳200人进行红蓝对抗演练。专业实验室配备WAF防火墙测试环境、APT攻击溯源系统等前沿设备,与奇安信、360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还牵头开发《国家安全教育》AI课程,通过智能诊断系统实时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为每位学生生成个性化的能力提升方案。这些创新举措使该专业在吉林省高校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三阶段进阶"培养体系:
- 认知阶段:通过《网络安全导论》等课程建立学科框架
- 技能强化阶段:参与CTF竞赛、漏洞众测等实战项目
- 创新实践阶段:进入企业安全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这种培养路径使学生既能掌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制定等核心技能,又具备应对新型网络威胁的创新能力。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多次获奖,印证了培养方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