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于2010年,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和重点学科建设点,依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开展教学。该专业立足服务广西及东盟地区信息化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了"以技术支撑工程"的课程体系,与北京超图软件等龙头企业共建广西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形成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方向)的交叉学科特色。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以上。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
本专业以培养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为核心目标,课程体系涵盖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夯实计算机科学基础
- 实践技能模块:设置游戏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WEB应用开发等应用型课程,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 特色交叉方向:开设GIS系统开发课程群,融合地理信息科学前沿技术教学团队中45%教师具有企业经历,36%拥有博士学位,依托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和超图智能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
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突出产业需求导向:
- 校企协同育人:与曙光信息产业共建大数据学院,引入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
- 项目驱动教学:通过新3I创新创业实验室开展真实项目开发,近五年研发行业软件系统30余个
- 竞赛能力培养:每年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科技节",组织学生参与中国软件杯等赛事
- 双师型导师制: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建立大数据菜鸟驿站等实训基地
三、就业竞争力分析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就业格局:
- 行业分布:约60%进入高新技术企业,25%任职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岗,10%继续攻读硕士
- 岗位适配:涵盖软件开发工程师(45%)、系统测试工程师(20%)、GIS应用开发(15%)等
- 区域贡献:超70%毕业生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在智慧城市、跨境电商等领域发挥技术支撑作用2023届毕业生调研显示,SpringBoot框架、Linux运维等课程内容优化建议被纳入新培养方案修订。
四、学科交叉特色优势
本专业在GIS技术融合领域形成显著特色:
- 科研平台支撑:依托人机交互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开展空间大数据分析研究
- 特色课程集群:设置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数据库技术、三维GIS开发等课程
- 产业协同创新:与超图软件联合开发国土空间规划系统、智慧农业平台等应用产品这种"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的交叉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
作为广西重点建设的新工科专业,南宁师范大学软件工程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和学科交叉创新,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持续优化的课程设置、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和95%的高就业率,为广西乃至东盟地区输送了大量适应数字经济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对于志在投身信息技术产业的学生而言,该专业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根基与丰富的实践机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