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文工融合"为特色,依托学校工科优势构建跨学科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9年本科招生到2024年获批硕士点,形成了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链条,2024年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国际化培养进入新阶段。在全国应用型专业排名第36位的学科实力支撑下,专业通过"中文+"模式创新,培养既懂语言文化又具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建设呈现三大特色方向:"一带一路"国际中文教育聚焦沿线国家师资培养与学术平台搭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探索多渠道文化传承路径,中文+工程技术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将语言教学与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工科领域结合。这种布局依托学校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两大高原学科,形成语言文化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的办学特色。
师资队伍由张田田教授领衔,其团队70%教师具有海外经历,100%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课题5项,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建设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跨学科导师组合涵盖语言学、教育学、工程技术等领域,通过国际中文教育大讲堂等平台促进教研成果转化。
课程体系设置体现三大创新维度:语言模块开设现代汉语与跨文化交际核心课程,文化模块设置中国饮食文化出海等特色实践项目,技术模块融入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工业汉语教学法。实践环节构建"校内HSK考点-海外孔子学院-跨国企业"三级平台,学生可参与德国HWK证书培训或爱尔兰暑期学校项目,近三年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40项,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70%印证培养成效。
人才培养实施"双轨驱动"策略:校内通过中外学生互助小组提升跨文化能力,校外依托上海科技人才资源中心等基地强化产教融合。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传统教育机构外,30%进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领域从事涉外项目管理,形成"能用汉语讲中国故事,能用技术解产业需求"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