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立足全媒体时代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核心,构建了涵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复合型教学体系。该专业自成立以来,始终强调专业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的融合培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实践平台,致力于培养适应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多元场景的语言艺术工作者。其课程体系既包含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等基础训练,也融入新媒体概论、节目制作等前沿技术,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
专业培养目标:立足需求,强化核心能力
该专业以“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为导向,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需掌握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学科知识,同时具备播音主持、新闻采写、节目策划等实务技能。培养方案中特别强调思想政治素养,要求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注重法治观念与职业道德的塑造。通过四年学习,毕业生能够胜任从传统广电媒体到电竞解说、自媒体运营等新兴领域的多元化岗位需求。
课程体系:分层递进,技术融合
课程设置分为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三个层次:
- 基础模块:通过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艺术概论等课程夯实语言表达与艺术感知能力。
- 核心模块:聚焦媒体实务,设置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演播等课程,结合虚拟演播室等设备开展情境化教学。
- 拓展模块:引入新媒体节目策划、电竞解说、主持人形象造型等创新课程,强化对直播电商、短视频创作等新兴业态的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校企联动,以赛促学
专业推行“三联五共”协同育人模式,即通过“产学联合、基地联盟、培养联动”构建实践体系。具体举措包括:
- 与地方广电机构、传媒公司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真实项目演练
- 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朗诵艺术节、声优大赛等专业赛事
- 设立全媒体工作室、配音工坊等校内实践平台,完成从节目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训练近五年数据显示,学生在全国性专业赛事中获奖率超过35%,实践成果显著。
就业方向:覆盖传统与新兴领域
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分布特征:
- 传统媒体:电台主播、电视台主持人占比约40%
- 新兴领域:电竞解说、自媒体运营、直播电商等岗位需求增长显著,就业率提升至30%
- 延伸领域:婚庆主持、企业宣传、艺术教育等方向占比约20%专业特别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部分毕业生已创立有声书制作公司、MCN机构等创业项目,体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力。
教学资源与师资保障
专业依托艺术大楼的现代化设施,拥有超过3000㎡的实训空间,配备虚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先进设备。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7%,包含省级教学名师、行业资深播音员等多元背景。近年引入AI语音合成技术实训、元宇宙场景主持模拟等创新课程模块,保持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