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又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自1983年起开展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以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大一级学科为核心的培养体系,累计培养近1500名硕士研究生。依托航天领域“弹、箭、星、船、器”多领域并举的科研优势,该院以工程应用能力与专业素养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科研院所型教育模式,为我国航天事业输送了大批领军人才。
学科布局与培养体系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聚焦国防科技与航天工程核心需求,设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科方向紧密围绕运载火箭、应用卫星、战术导弹等国家重大工程,通过14家培养单位(如八部、805所、509所等)实现细分领域专业化培养。学制采用2.5年弹性制,允许优秀学生提前至2年毕业,最长培养年限不超过4年,兼顾科研深度与培养效率。
培养模式创新
研究院以“重品德、厚基础、强实践”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五大特色培养路径:
- 作风塑造全程化:将航天精神与科学作风教育贯穿培养周期,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 课程体系专业化:建设覆盖航天动力学、制导控制技术、空间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特色课程群;
- 科研导向工程化:学位论文选题100%对接国家重大专项(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国防需求;
- 导师配置双元化:实行学术导师+工程导师联合指导,依托200余位硕导团队提供多维度支持;
- 能力训练前置化:新生入学前即参与型号项目预研,加速理论向工程实践的转化。
科研平台与资源支撑
作为综合性航天总体院,研究院拥有30余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包括:
- 全国重点实验室(如电磁环境效应实验室)
- 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
- 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
-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航空航天器电磁环境效应实验室)研究生可直接参与风云气象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等重大工程研发,年均承担200余项国防科研项目,为技术创新提供全链条支撑。
招生政策与就业保障
研究院每年招收约90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以推荐免试为主要选拔渠道,同时接受一志愿报考。录取采用初试/5+复试成绩均分制,重点考察专业适配度。学生在学期间享受全额学费减免,并获100%覆盖的助学金(含餐补、保密津贴),优秀者可竞争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专项奖励。近五年就业落实率保持100%,超90%毕业生入职航天科技集团所属院所,实现培养与用人无缝衔接。
战略定位与发展愿景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三大总体院之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持续深化“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战略:以国家工程硕博士专项为抓手,联合清华、北航等高校开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协同育人;通过“一城三区”基地布局(闵行航天城、松江/东川/浦江园区),打造覆盖长三角的航天创新生态圈,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技术企业,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核心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