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始于1965年,最初以接收越南留学生为起点,经过近60年的积淀,现已成为全国来华留学先进单位、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院从早期的汉语言培训逐步发展为涵盖本科、硕士等多层次教育的综合性教学机构,并于2005年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2009年获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其核心使命是培养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既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也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设置兼顾理论与实践。学生需修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跨文化交际等核心课程,同时强化英语能力训练,开设英语综合技能与教育心理学等模块。例如,本科课程体系中既包含语言学理论,也融入国际中文教学技巧和中华文化传播实践,为学生提供“中文+教育+外语”的复合知识结构。此外,学院依托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路径。
教学资源的现代化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支撑。2003年投入使用的1.5万平方米国际交流大楼集教学、住宿、文化活动于一体,配备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和全景虚拟录课室,为情境化教学提供硬件保障。学院还通过组织语言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促进中外学生互动,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例如,2024年举办的“最中文”汉语桥线上日本团组夏令营,吸引了60名日本学生参与9天的语言文化课程,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扩大教学辐射范围。
学院师资力量以国际化和专业化为特色。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80%的教师拥有海外教育经历,部分教师还具备《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命题官或公派教师面试官资质。教师团队注重科研与教学结合,出版《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思政元素》等专著,并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推动教学创新。例如,在2024年全国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教师指导团队带领学生斩获研究生组优秀奖,体现了“以赛促教”的实践导向。
国际合作与社会服务是学院发展的另一亮点。2007年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同时,学院作为HSK考点,每年组织三次初、中等考试和一次高等考试,服务全球汉语学习者。毕业生就业路径多元,包括国际中文教师、外交机构职员、跨国企业管理等,部分学生通过免试推荐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形成“教学—实践—就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