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扎根于千亿级电力装备产业集群的高职院校,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将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该校依托施耐德智慧电力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等12个实训平台,构建起涵盖工业数据采集技术、边缘计算应用等核心技能的培养体系,2024年新增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更延伸了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场景,形成装备制造类专业群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
专业定位精准对接产业集群需求。学院基于许昌1400亿元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对智能运维人才的需求,将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细分为设备配置管理、平台运维开发等方向。通过"三教改革"构建"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的三层课程架构,其中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等6门专业核心课占比达48%,课程内容融入工业APP开发、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模块,实现教学标准与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无缝对接。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产教融合特色。学院投资17.6万元建设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平台,构建"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三级递进体系:
- 工业网络配置实验室完成OPC-UA通信协议配置训练
- 智能产线数据采集中心实践Modbus-TCP数据采集
- 施耐德智慧能源基地开展数字孪生系统综合调试通过"课岗赛证"融通机制,学生可参与风光互补系统等省级技能大赛,近三年在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等赛事斩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7项。
校企协同培养破解人才供给瓶颈。学院与许继集团等4家主板上市企业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实施"双导师制"培养:
- 企业工程师带教工业边缘计算项目实战
- 校内教师指导Python数据分析基础训练校企联合开发《智能微电网运维》等5部活页式教材,将智能电表数据治理等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数据显示,2025届毕业生在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岗位的顶岗实习留存率达83%,显著高于传统专业平均水平。
技术创新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教学团队依托国家级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完成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等12项技术改造,其中变压器智能诊断系统在许昌智能继电器产业园落地应用,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8.6%。通过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引进德国工业4.0标准,开发的智慧能源管理虚拟仿真系统已培养工业互联网运维工程师300余名,有力支撑本地企业数字化车间改造。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