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院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机构,承担着全校3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该院以建筑类学科为特色,依托省部共建高校的优质资源,形成了覆盖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领域的完整培养体系。通过教学科研融合、国际合作拓展和规范化管理机制,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为国家城乡建设领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一、学科建设与研究方向
学校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大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中建筑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级,与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并列。研究生培养聚焦地域性建筑、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严寒地区建筑节能等前沿方向,依托天作建筑研究院、地域性建筑研究中心等6个科研平台开展跨学科研究。师资队伍由61名高级职称教师、7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和14名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包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优秀青年建筑师等领军人才。
二、培养体系与教学模式
研究生培养采用"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模式:
- 专业能力考核包含4小时建筑概念设计笔试,重点考查命题解读、设计构思和城市空间设计能力
- 综合素质面试通过作品集评审、专业问题应答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 国际化培养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德国威士玛大学等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享设计资源与科研项目非全日制教育采取弹性学制,2024年调剂录取中,建筑学专业录取率52.4%(21人复试录取11人),城乡规划专业录取率60%(10人复试录取6人)。
三、科研平台与学术资源
建筑研究所作为核心科研载体,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完成沈阳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寒地生态社区设计等项目。研究所配备专用研究室、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馆藏专业图书5000余册、中外文期刊40余种。近三年师生团队获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参与编制的《东北地区乡村振兴技术导则》被纳入省级标准。
四、管理机制与党建特色
研究生院实施"四比四争"党员先锋工程,建立服务承诺制、AB岗工作制等12项管理制度。通过"研途月月有约"系列活动、"研行合一"志愿服务等项目,组织200余支党员服务队开展乡村规划、建筑遗产保护等实践,累计完成辽宁地区30余个村镇的规划设计。创新设立的院长信箱和线上资格审核系统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调剂复试材料审核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