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舞蹈编导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艺术类专业,依托音乐与舞蹈学类学科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下设舞蹈编导和舞蹈编导(音乐剧方向)两个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实践与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显示,该校舞蹈编导专业位列全国第8名,办学层次被认定为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在专业方向设置上,舞蹈编导方向侧重传统舞蹈创作与编排能力的培养,通过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现代舞基训等核心课程构建学生的基本功体系。而音乐剧方向则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整合声乐演唱、剧目排演、舞台艺术等跨学科课程,形成“歌舞演三位一体”的教学特色。两个方向均注重舞台实践,学生需完成至少15周的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
课程体系采用“理论+技能+创作”三维架构:
- 理论模块:包含舞蹈艺术概论、舞蹈史概述、舞蹈作品赏析等课程,强化学生对舞蹈艺术发展脉络的认知
- 技能模块:通过基本功训练、现代舞技术、音乐剧剧目排演等课程提升专业素养
- 创作模块:设置舞蹈编导技法、舞蹈创作实习、影视声音设计与制作等实践性课程
实践教学依托学院12616平方米艺术楼和现代化教学设施,包含:
- 365座专业音乐厅
- 86间标准化琴房
- 数码钢琴教室、视听资料室、舞蹈形体房等专用场地
- 与华策电影学院共享的影视录音综合实验室、非编实验室
在师资配置方面,学院汇集了匡镇等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4%,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36%。特别在音乐剧方向建设中,聘请海内外知名艺术家担任特聘教授,通过剧目工作坊等形式强化产教融合。
就业培养定位清晰指向专业文艺团体、广播电视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三大领域,毕业生可从事舞蹈表演、编导、艺术管理等工作。数据显示,该专业在校生规模约400余人,依托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近年就业率保持高位,部分毕业生进入浙江歌舞剧院、杭州演艺集团等机构。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