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在智能采矿工程领域的发展,紧密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求,聚焦深部煤炭开采与智能化技术两大核心方向。作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依托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等王牌专业的科研积淀,联合大型企业建设国家级实验室,推动采矿工程向少人化、无人化、绿色化方向迭代。当前,学校在深部开采技术攻关、智能化装备研发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显著优势,成为国内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策源地。
在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方面,该校重点突破深部开采多灾种耦合治理难题。通过研发高精度地质超前探测技术,结合AI预测模型实现矿井地质风险智能评估,构建覆盖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防控体系。同时开发井下自适应导航系统,使无人设备具备自主避障与路径优化能力,并研制耐高温的液压支护机器人,全面推广5G远程操控的无人化综采工作面,显著降低深井作业风险系数。
构建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是该领域的另一突破点。学校部署了覆盖全矿井的矿用5G专网和本安型光纤传感系统,实现井下数据毫秒级传输与实时监测。通过建立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采掘、运输、洗选等环节的数据孤岛,并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可动态优化设备能效与开采方案。这种“透明矿山”管理模式,使深部资源开采效率提升30%以上。
在管理模式创新层面,学校开创性地提出“少人巡检+远程集控”新型作业模式。通过设立地面智能调度中心,重构传统采矿组织架构,制定国内首个井下机器人安全认证标准。同时研发绿色协同开采技术,将采空区改造为地热发电站,利用矸石回填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形成“开采-治理-再生”的生态闭环。这种技术路径使煤矿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40%,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样板。
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支撑技术落地的关键。学校开设智能采矿专业,构建“理论教学-AI仿真-井下实训”三维培养模式,联合企业成立矿山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定向培养算法工程师。实施“智能矿山工程师”认证计划,通过真实项目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字孪生建模、智能装备运维等前沿技能。该体系已为行业输送500余名既懂采矿工艺又精通AI技术的跨界人才,有力破解深部开采人才短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