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作为装备制造大类的核心专业,正成为培养海洋产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领域。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唯一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与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具有行业针对性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聚焦船舶与海洋平台制造全流程,涵盖设计、加工、装配、检验等关键环节,为海洋工程领域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职业道德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双重塑造。学生需掌握船体放样、钢结构焊接、生产设计与管理等核心技术,同时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与国际视野。通过三年系统学习,毕业生可胜任海洋平台建造、船舶修理、质量检验等岗位,成为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核心工艺链展开,设置船体识图与制图、海洋平台结构与制图等理论课程,并配套焊接工艺、装配技术等实践模块。特别注重数字化能力培养,开设海洋工程CAD/CAM、智能制造技术等课程,强化学生对现代工业软件的应用。实习实训环节形成"双轨并行"模式:
- 校内建设气割下料实训室、船体装配模拟车间,完成基础技能训练
- 校外对接海洋工程装配制造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全流程操作
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六维标准:
- 技术认知:系统掌握船舶类型、功能及建造流程
- 工程制图:具备手工绘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双重能力
- 工艺实施:熟练操作放样、焊接、检验等关键技术
- 质量管理:运用ISO标准进行生产过程控制
- 项目管理:掌握生产组织与资源配置方法
- 持续学习:适应行业绿色制造与智能化转型需求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通道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海洋装备制造企业、船舶设计院所及海事监管部门,典型岗位包括生产设计员、质量检验师、施工技术员等。近年来,随着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等新兴领域发展,就业市场扩展至新能源装备安装、海洋工程维护等方向。数据显示,该专业对口就业率保持90%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中国船舶集团等龙头企业。
专业建设凸显三大特色优势。依托学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与青岛华洋海事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动态对接。创新"双证书"培养模式,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同时,可考取放样号料工、电焊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此外,专业群建设整合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等关联专业资源,形成覆盖海洋工程全产业链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