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立足旅游产业、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紧跟数字时代发展趋势,于2023年新增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该专业以工学为学位授予门类,修业年限为四年,旨在培养兼具数字内容创作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学院通过跨学科课程体系和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形成了以虚拟现实技术、影视后期制作为核心的专业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聚焦数字内容生产全链条,以网页技术、虚拟现实影像制作、影视后期制作为三大技术方向。培养方案强调理论实践并重,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设计等核心课程,同时具备编程能力与创新思维。相较于同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隶属艺术学门类),该专业更注重技术实现层面的深度学习,形成“艺术表达+技术支撑”的差异化培养路径。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突出多学科交叉特点: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数字媒体技术导论、数据结构等夯实计算机科学基础
- 技术实践模块:涵盖数字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程序开发技术等应用型课程
- 创意设计模块:设置影视后期制作、新媒体用户研究等提升内容创作能力
学院配备沉浸式教学实验室、冰雪艺术实验室等34间实验实训室,其中VBSE跨专业综合实验室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项目化教学。师资队伍中既有计算机学科背景的专任教师,也聘请文旅产业从业者参与实践课程指导。
就业方向与行业竞争力
毕业生可在数字内容产业实现多领域就业:
- 技术开发类岗位:网页前端工程师、虚拟现实系统开发
- 影视制作类岗位:数字特效师、影视剪辑师、直播技术运营
- 交互设计类岗位:用户体验设计师、人机交互工程师
- 文旅融合类岗位:景区数字化改造、文旅产品互动设计
数据显示,该专业首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2%,主要入职互联网公司、数字传媒机构及文旅科技企业。薪资水平在省内同类专业中位列前15%,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项目的数字技术开发。
专业建设特色
学院通过“三对接”模式强化专业竞争力:
- 产业需求对接:与省内20余家文旅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开发《景区数字化运营》等特色课程
- 技术创新对接:引入元宇宙概念,在虚拟旅游场景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
- 证书体系对接:推行“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Adobe认证设计师、Unity开发者认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在2024年获得黑龙江省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立项,获专项建设资金500万元用于实验室升级。这种“技术+文旅”的跨界培养模式,使其成为东北地区数字内容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