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重点培育方向,在湖北省"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专业群中占据核心地位。该专业以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为培养主线,深度融合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形成了"基础编程能力+汽车场景应用+人工智能思维"的三维培养体系。依托华为ICT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构建起覆盖车载软件开发、智能系统测试、云端数据处理等汽车产业新兴领域的教学框架。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采用"基础层+专业层+拓展层"的模块化结构:
- 编程基础模块包含《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ython编程技术》《数据结构》等核心课程
- 技术进阶模块涵盖《J2EE框架技术》《嵌入式开发应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企业级开发课程
- 行业应用模块重点开设《车载软件测试》《智能网联系统架构》《汽车数据挖掘》等特色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Maven与Git项目管理工具,通过真实企业项目案例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师资团队由学术领军人物与行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副教授胡德洪主持省级课题6项,开发校级精品在线课程;高级工程师陈义锋曾主导航空领域高并发系统架构设计,将微服务、云原生等前沿技术引入课堂;李腾飞团队指导学生连续斩获"一带一路"物联网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这种"双师型"教学队伍有效保障了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的同步更新。
就业培养体系呈现"双高"特征:
- 高就业率:97%毕业生进入IT头部企业,典型岗位包括Java开发工程师(月薪12000元)、车载软件测试工程师等
- 高成长性:与科大讯飞、阿里巴巴共建实习基地,实施"1+X"证书制度,学生可获取高级软件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近三年专升本升学率稳定在12%,优秀学生袁苏建通过专升本考入湖北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继续深造。
该专业特别注重人工智能素养培育,在课程体系中嵌入AI接口调用、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等教学内容。学生马文博团队开发的智能泊车算法在第十五届蓝桥杯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展现了将AI技术与汽车场景结合的创新能力。这种"以赛促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中的岗位适应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