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于2020年获批设立机器人工程专业,是辽宁省较早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之一。作为面向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领域的工科专业,其培养体系融合了机械设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三大核心领域,旨在培养具备机器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现代化实验室,学生可通过项目化实践掌握行业前沿技术,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该专业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维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以机器人机械结构、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为基础,逐步延伸至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算法开发等前沿方向。例如,核心课程《机器人驱动与控制》结合PLC编程与运动控制系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机器人动态控制原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则通过Python编程与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强化智能算法实现能力。实践环节中,学生需完成机器人工作站搭建、工业产线模拟调试等项目,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是该专业的重要特色。学院建有机器视觉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六大专业平台,配备发那科、三菱等品牌工业机器人设备。学生在大二阶段即可参与智能送餐机器人设计或四足机械狗开发等创新项目,大三通过企业实习接触真实生产场景,例如参与汽车制造企业的焊接机器人产线维护或物流分拣系统优化。近三年,学生团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获奖,开发的并联机器人分拣系统已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就业领域覆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行业。毕业生可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机器视觉算法优化、智能硬件设计等岗位,典型雇主包括汽车主机厂、自动化设备供应商及科研院所。数据显示,约30%的毕业生进入一汽集团、新松机器人等企业担任工程师,15%选择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等方向研究生。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企业对掌握机器人系统集成与运维技术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专业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
课程体系设计强调跨学科融合与工程能力进阶。前两年重点夯实数学物理基础与电子技术,开设《工程力学》《微机原理》等课程;后两年聚焦专业核心模块,例如《机器人建模与仿真》通过SolidWorks与MATLAB实现机构动态模拟,《机器人交互技术》则结合ROS系统开发人机协作应用。选修课设置灵活,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智能交互设计或物联网工程相关课程,拓展职业发展路径。
学院通过“竞赛+双创”机制强化学生综合素养。设立机器人创新社团,鼓励学生参与智能药箱控制系统开发或水果采摘机器人优化等项目,优秀成果可转化为创业项目。此外,专业与埃斯顿自动化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提供1+X证书培训,学生可考取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职业资格认证。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兼具技术创新能力与工程管理经验,能快速适应行业技术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