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首批开设社会工作本科教育的高校之一,浙江树人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始终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沿。该专业自2002年开办以来,依托浙江省一流专业和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建设平台,紧密对接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通过校政社协同育人机制,专业不仅为浙江省输送了大批基层治理人才,更在数字赋能、国际化合作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的标杆。
课程体系突出复合能力培养
社会工作专业采用“基础+方向”的模块化课程设计,核心课程包括社会工作概论、社会政策与法规、个案与团体工作等理论课程,同时设置三大方向分流培养:
- 社会工作与管理方向侧重行政能力与实务操作,强化社区治理能力
- 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聚焦政策分析与人力资源开发
- 家政学方向覆盖家庭服务全周期,注重健康管理与危机干预
第五学期分流的特色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根据职业规划精准提升专项技能。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入成为新亮点,如AI辅助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有效提升学生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形成校社联动生态
专业构建了覆盖全周期的实践链条:
- 校内依托1500平方米数字民生实训中心,开展沉浸式场景模拟
- 校外与七彩未来社区、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等十余家机构建立实习基地
- 创新“校社联动工作坊”模式,将真实社区项目引入课堂
特别是与钱清街道社工站共建的实践基地,通过组织社区活动策划、弱势群体帮扶等实务操作,使学生能在真实场景中锻炼需求评估、资源链接等核心能力。近年更拓展港澳合作,与澳门街坊总会共建产业学院,引入国际前沿服务理念。
就业前景展现多元发展路径
毕业生呈现“三高”特征:
- 高质量就业:近五年约30%进入民政系统、街道社区等公共部门
- 高层次深造:多名学生被纽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
- 高成长创业:校友创办的益墅家社会组织已成为区域标杆
职业认证通道畅通,学生可考取从助理社会工作师到高级社会工作师的完整职业资格体系。随着中央社会工作部的职能拓展,专业在预防社会风险、基层治理创新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专业建设彰显创新示范效应
通过生成式AI技术应用、校政数据共享平台等创新举措,专业持续引领教学改革。2025年与瓶窑镇合作的“AI赋能社区治理”培训项目,成功将智能工具应用于活动策划、服务评估等环节,开创了数字社工培养新模式。在学科竞赛方面,专业团队曾获中国青年公益服务大赛银奖,实践成果三次登上央视专题报道,彰显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