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建筑设计专业自2015年创建以来,依托城建学院平台,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在2025年第六届绿色建筑技能大赛中,凭借作品《文客》斩获全国二等奖,其单位面积能耗从69.83 kWh/m²降至54.54 kWh/m²的改造方案,成为绿色低碳建筑教育的标杆案例。从课程设置到实践平台,从竞赛成果到社会服务,这一专业正以创新姿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教学体系:夯实基础与强化实践的双轨并行
专业课程设置围绕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CAD、结构力学等核心能力展开,并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应用技能。例如,PKPM建模、3DMAX制作等课程结合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完成从图纸设计到材料检测的全流程训练。此外,教师团队通过开发校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将智能技术融入教学,例如在《文客》项目中运用绿建斯维尔软件进行碳排放计算与光伏系统模拟,凸显了数字化工具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实践平台:校企协同与项目驱动的创新生态
专业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网络:
- 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建筑CAD实训室、工程制图实训室等四大模块,支撑学生完成手工绘图、PKPM建模等技能训练;
- 校外合作企业:与海南金鸿智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四建海南分公司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通过“双导师制”实现岗位技能对接;
- 竞赛与项目载体:以绿色建筑技能大赛等赛事为突破口,推动学生参与真实项目。例如《文客》团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图书馆改造提出智能百叶遮阳系统、太阳能光伏板集成等技术方案,最终实现27.9%的综合节能率。2025年与海南名匠装饰公司签约的实训基地建设,更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推向纵深。
创新成果:绿色技术与社会服务的双向赋能
专业聚焦“双碳”目标,在教学中融入吸收式材料、复合隔热板等前沿技术。学生作品《文客》不仅被绿建斯维尔官方列为典型案例,其3.76年增量成本回收期的设计逻辑,更为海南高校建筑改造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模板。在乡村振兴领域,设计学院师生深入昌江沙渔塘村,通过文创产品开发、滨海艺术长廊设计等项目,将黎族纹样、海洋元素转化为文旅产业资源,探索“艺术+产业+乡村”的融合发展路径。这种从课堂到社会的价值延伸,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独特优势。
发展前瞻:智能转型与终身学习的生态构建
面对建筑行业智能化趋势,专业计划在未来十年内筹建校内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强化学生的BIM技术、参数化设计能力。同时,通过与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等机构的合作,持续更新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低碳技术规范等教学内容。值得关注的是,学校作为海南省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正积极推进硕士学位点建设,这将为建筑设计专业打通“专科-本科-硕士”贯通培养通道提供支撑。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这种以“德技并修”为底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书写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