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自动化专业作为工学学士学位授予的四年制本科专业,以"宽口径、强实践"为特色,致力于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三大核心知识体系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轨道交通自动化、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通过"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根据2025年最新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覆盖基础电路分析到人工智能算法的完整知识链,毕业去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方面,该专业构建了"基础层+专业层+拓展层"的三级课程结构:
- 基础层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夯实电工电子基础;
- 专业核心层聚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三大支柱课程;
- 拓展方向层设置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机器人控制及应用两大专业模块,其中轨道交通方向重点培养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维护能力,机器人方向侧重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这种培养体系使毕业生既能适应传统工业自动化领域,又能胜任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工作。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周期。学校建有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中心等高规格实验室,配备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电气控制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平台。通过"课程实验+项目实训+学科竞赛"三级实践体系,学生可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赛事,近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项。校企合作方面,与中国移动、通威太阳能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施"企业导师+学术导师"双导师制。
就业质量与升学渠道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在现代制造业(占比32%)、轨道交通行业(占比24%)、人工智能领域(占比18%)三大领域形成主要就业集群。近三年考研升学率稳定在17%左右,部分学生进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深造。值得关注的是,2025届毕业生双选会数据显示,智能汽车与自动化装备类企业需求同比增长15%,反映出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的高度契合。
面对教育强国建设新要求,该专业正在推进三项改革:一是将AI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开发智能教学辅助系统;二是深化"前店-中厂-后校"产教融合模式,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三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设置《智能控制系统创新设计》等实践课程。新任校长李旭锋教授提出的"规范+卓越"办学理念,将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对标国家一流应用型本科标准。这些举措预示着该专业将在新工科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输送更多高素质自动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