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数字化供应链和智慧物流为特色,形成了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在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位列三星级应用型专业,属于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其应用本科与高职高专方向分别针对不同层次需求设计培养方案。通过整合校企资源与产业实践,专业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构建了“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专业定位与特色
该专业以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为核心,强调“物流管理+大数据科学+商务智能”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本科方向注重培养智慧物流技术应用能力,高职方向则侧重物流业务操作与基层管理。专业建设中特别强化跨境电商物流与国际物流模块,依托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形成陆海新通道物流与跨境供应链管理的差异化竞争力。实验室配置覆盖物流仿真与优化、智慧供应链运营等前沿领域,硬件投入达320万元,为实践教学提供技术支撑。
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
专业课程采用“双技能+双职称”导向设计,构建了理论、实践、认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物流学导论、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等基础课程,以及物流物联网、智慧物流系统规划等新兴技术课程。
- 特色实训模块:
- 物流沙盘模拟与3D仿真操作
- 商务大数据分析与供应链优化实战
- 跨境电商物流全流程模拟
- 职业资格衔接:嵌入高级物流师、ERP资源管理师等认证培训,近三年考研保研率超14%,形成升学与就业双向通道。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专业通过“四维联动”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 校内实验中心:设立物流仿真实验室、供应链管理实验室等6个专项平台,配备物流硬件仿真系统和智能仓储操作终端。
- 校外实训基地:与广西中邮物流、南天物流等企业共建10余个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 竞赛与创新:依托物流系统优化与设计等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全国供应链大赛等专业赛事。
- 产学研合作:教师团队承担企业横向课题,将物流成本控制、东盟跨境通关优化等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学。
师资力量与就业前景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2%,行业兼职教师参与核心课程教学。就业方向覆盖三大领域:
- 智慧物流运营:电商企业物流数据分析、智能仓储管理
- 国际供应链管理:港口货运代理、跨境通关协调
- 政府与行业服务:物流政策规划、区域物流体系设计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在顺丰、京东等企业担任基层管理岗位比例达63%,部分进入海关、商务部门从事监管工作。随着RCEP协议深化实施,专业正加速培养熟悉东盟物流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