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立足区域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性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设计学类学科资源,强调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融合,毕业生在室内设计、景观规划等领域展现较强竞争力。以下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教学特色等角度展开分析,探讨其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
环境设计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塑造具备专业基础理论和设计审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培养方案,学生需掌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领域的核心技能,并通过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模型制作等实践课程强化动手能力。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人机工程学、建筑学等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应对复杂的设计场景,例如通过照明设计和陈设设计课程提升空间表现力。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以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双轨并行为特色。主干课程包括:
- 艺术设计方法学(奠定设计思维框架)
- 人体工程学(优化空间功能布局)
- 手绘设计表现(强化传统设计表达)
-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聚焦商业与居住空间)
- 景观设计(涵盖城市与自然景观规划)
这些课程覆盖从设计基础到项目落地的全流程,例如居住空间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从概念草图到材料选型的完整方案,而家具制造工艺学则引入企业案例进行实操训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通过设计软件操作技能的系统培养(如AutoCAD、SketchUp等工具),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数字化设计需求。
该专业的教学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创新思维意识能力的培养,通过改进和创新设计课程激发学生的原创性;二是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与建筑业、房地产行业建立实习基地,例如安排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三是注重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能力,在毕业要求中明确要求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掌握专业技能,更能胜任设计管理和项目策划等综合性岗位。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室内装饰公司、景观设计机构、房地产企业等领域,从事商业空间设计、城市景观规划等岗位。数据显示,部分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进入教育行业,或考取公务员从事城市管理相关工作。专业还为学生提供考研深造支持,部分毕业生进入国内外高校继续攻读建筑学或设计学硕士学位,形成多元发展路径。
教学资源的配置进一步强化了专业优势。学院配备苹果电脑设计实训室、专业画室及雕塑工作室,其中装饰材料实验室提供从传统建材到新型环保材料的全品类实验环境。师资团队由中国美术学院、厦门大学等名校背景教师组成,主持省级课题2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2篇,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研体系。这些资源保障了学生在设计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学术研究中的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