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首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的王牌专业,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融合了传统工科的理论深度与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1989年创办以来,历经国家示范性高职重点建设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等阶段,2022年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成为装备制造领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标杆。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师资力量与就业通道的深度融合。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聚焦“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协同”的复合型能力。学生需掌握电路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理论,同时通过工业控制网络与组态技术、运动控制与伺服驱动技术等核心课程,形成对电气系统设计、智能设备集成的系统性认知。区别于普通本科的学术导向,该专业特别强调现场总线维护、数字孪生技术、能效管理等产业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课程体系中嵌入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项目化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三级进阶”模式:
- 基础技能层:通过电路分析实训、电子线路仿真等实验室训练夯实基本功
- 综合应用层:在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完成PLC控制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编程等跨学科项目
- 产业实战层:进入东方电气、中航工业等合作企业的数字化车间,参与真实产线的安装调试与运维这种“教室-实验室-工厂”无缝衔接的培养路径,使毕业生在智能传感器集成、工业软件应用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专业建设依托省级教学团队与双师型教师队伍,79.2%的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或企业工程背景,其中包含四川工匠2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独特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邀请罗东元等行业领军人物直接指导毕业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国家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需求同步。学生可考取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权威职业技能证书,这些认证在成飞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用人单位的招聘中具有优先效力。
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电力能源开发、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三大领域,近三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比例达33.43%。典型岗位包括电气系统设计师(平均起薪6500元)、智能制造产线运维工程师(人才缺口年增18%)、能效管理专员等。与普通本科毕业生相比,该专业学生因熟练掌握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现场总线技术等实操技能,在岗位适应速度与企业评价中表现突出,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