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的音乐表演(声乐、器乐)专业立足西北地区文化特色,以培养兼具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科资源,分设声乐与器乐两大方向,课程体系强调民族音乐传承与现代艺术表达的结合,毕业生可在文艺演出、教育、文化传播等领域发挥专业价值。
专业方向与核心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声乐方向注重演唱技能与音乐理论的融合,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技巧、歌唱语言以及合唱与重唱等。器乐方向以民族器乐为特色,开设民族器乐概论、器乐独奏与合奏、配器法等课程,强化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与演奏能力。两大方向均需学习中外音乐史、艺术概论、曲式分析等理论课程,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
该专业采用“理论+实践”的培养路径:
-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文艺团体实习、田野采风、校园文艺策划等,注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舞台表现力;
-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音乐创作、编导、音乐制作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艺术二度创作能力;
- 学制与学位:实行四年制本科(弹性学制3-6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部分课程与音乐学(师范)专业共享资源,拓展学生职业选择空间。
就业前景与行业适应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类领域:
- 文艺表演团体:作为声乐演员或器乐演奏者参与专业演出;
- 教育机构:在中小学或艺术培训机构从事音乐教学;
- 文化传播机构:在电台、电视台等单位承担音乐编导、策划工作。专业还通过中外音乐名作鉴赏、音乐课标解读等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求,部分学生可向音乐教育领域延伸发展。
学科支撑与地域特色
音乐舞蹈学院拥有30年办学历史,下设声乐、器乐、民族音乐等教研室,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8%,科研成果涵盖陇东南民间音乐研究、敦煌文艺奖获奖项目等领域。专业立足甘肃地域文化,开设天水旋鼓舞等特色实践项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学,形成“以演促学、以研带教”的独特模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