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的金融科技专业立足数字经济与金融强国战略,融合金融理论与前沿技术,形成了鲜明的培养特色。该专业自2022年首次招生以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需求,通过商技融合、产教协同等模式,培养具备金融素养与科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就业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跨学科高阶能力”与“技术解决方案能力”的双重塑造。学生需系统掌握金融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知识,并具备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例如,课程设计注重“金融数据挖掘—清洗—决策”的算法思维,同时嵌入智能投顾、量化投资等场景化训练,以应对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课程体系呈现“基础+前沿+实践”的三维架构: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金融科技概论、投资学、公司金融等,构建学生对金融系统的认知框架。
- 技术应用课程:如Python金融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原理、区块链原理,强化编程与数据分析能力。
- 实验与前沿课程:通过智慧银行实验、数字金融虚拟仿真实验等实践模块,以及数字金融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等新兴课程,提升技术落地能力。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新增Python的金融应用等必修课,并开设不少于3门“数智交叉融合”专业课,进一步强化技术应用导向。
实践与就业方面,学院构建了多元协同平台:
- 校企合作:与建行共建“数字金融班”,联合中科智能区块链等企业成立金融科技产业学院,提供真实业务场景训练。
- 竞赛与证书: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大赛,并考取区块链设计与应用、金融智能投顾等“1+X证书”。
-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进入银行、证券等传统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从事智能风控、量化投资、金融产品设计等工作,2023年就业率达94.43%,超24%学生选择国内外升学深造。
该专业的特色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 区位与产业联动:依托广东“全国保险第一大省”及大湾区跨境金融业务,课程设置融入湾区场景金融研究。
- 国际化培养:通过“2+2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与西澳大学合作,学生可获双学位,80%毕业生进入全球前50高校深造。
- 学科交叉深度:以“OBE成果导向教育”为核心,构建课程与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确保商技融合、商法融合目标落地。
未来,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广东财经大学金融科技专业将通过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为行业输送更多“懂金融、明技术、知湾区”的高素质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