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方向,依托贵州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政策支持,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以4.3分综合满意度位居校内前列,其培养模式紧密对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技能竞赛等多元化路径,为贵州山地旅游与全域旅游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课程体系到实训资源,从师资力量到校企合作,该专业构建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生态链。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采用"基础+核心+实践"的三层架构。基础课程如导游基础知识和中国旅游地理夯实学生理论根基,核心课程聚焦旅游营销策划和现代酒店管理,实践模块则通过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和景区运营模拟强化实操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将乡村振兴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入课程设计,例如在乡村旅游开发课程中融入安顺屯堡文化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本土资源的挖掘能力。这种课程设置既符合国家文旅融合战略,又凸显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
实践教学体系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校内建有贵州省旅游类专业开放性实训基地和大旅游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配备虚拟现实导游模拟系统、酒店管理数字沙盘等先进设备。校外与黄果树旅游集团、贵州酒店集团等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施"学期轮岗制"——学生在第三学期进入企业参与景区旺季运营,第五学期承担旅游产品线路设计等真实项目。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近五年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23项,省级奖项81项,其中2023年省赛导游服务一等奖团队直接获得黄果树景区签约资格。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多元的职业发展通道。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35%进入4A级以上景区管理岗,42%任职于旅行社从事产品策划与运营,15%选择创新创业开办乡村旅游合作社。值得注意的是,专业针对贵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特别强化智慧旅游与生态旅游方向培养,毕业生在旅游大数据分析、非遗旅游产品开发等新兴领域展现较强竞争力。据2024年统计,该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3.6%,高于全省高职平均水平。
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专业通过"三教改革"持续升级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团队中既有省级职教名师领衔的理论导师,也有来自企业的技能大师担任实践导师,形成"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式学习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例如将龙宫风景区暑期接待量预测作为《旅游经济学》课程的实战项目。这种改革成效显著,2025年分类招生数据显示,该专业报考人数同比增长27%,成为学校热门专业。
专业建设始终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步伐,通过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形成协同发展矩阵。在"技能贵州"建设项目支持下,建成虚拟现实旅游开发实验室和文旅直播实训基地,学生可参与景区VR导览系统开发、旅游短视频营销等前沿领域实践。这种跨专业融合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应对智慧景区建设、沉浸式旅游体验设计等新兴业态时更具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