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9月首批招生的社会工作专业,作为莆田市首个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展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依托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的政策东风,构建起"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被授予莆田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定位紧扣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致力于培养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核心方法的复合型人才,这为区域社会服务领域输送专业力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培养方向上,该专业采用"双导师制"育人体系。校内教师团队由5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组成,校外聘请10余位心理咨询师和5位壶兰英才专家。培养方案突出服务型人才特质,设置三大能力模块:一是社会政策解读与实务操作能力,二是社区治理与危机干预能力,三是公益项目策划与管理能力。这种"理论+实务"的立体化培养模式,使学生能胜任从基层社区服务到社会组织管理的多维度岗位需求。
课程体系建设体现"四化"特征:
- 基础课程平台化:设置《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等通识课程
- 核心课程模块化:构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课程群
- 实践课程项目化:开发社区服务实践、公益创投模拟等课程
- 拓展课程融合化: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老年社会工作》等跨界课程特别注重虚拟仿真教学,通过情景模拟实验室实现案例教学与实务训练的无缝衔接。
实践教学网络形成"三位一体"格局:
- 校内建立社会工作实训中心,配备个案访谈室、团体辅导室等专业场所
- 校外与福建致和社工等10余家机构共建实践基地
- 政校合作开展"校社联动"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创新2024级学生已参与福建省大学生社会工作案例大赛,并在莆田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中承担志愿服务,实践学时占比超过总课时的40%。
该专业构建起多元化就业通道:
- 基层治理岗位: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
- 专业服务机构:项目社工、心理咨询助理等
- 公共管理领域:社会组织行政专员、公益项目主管等数据显示,福建省社工人才缺口年均增长15%,莆田市已建成136个乡镇社工站,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岗位。学生可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起薪可达4000-6000元,职业发展路径清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