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理工职业大学作为辽宁省首所职业本科大学,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构建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该专业以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电子电气与自动控制为核心知识模块,依托3920平方米的汽车学院实训实验中心和1099万元设备投入,形成了"理论教学-虚拟仿真-生产实践"的三维培养路径。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原理与设计等18门核心课程,培养兼具研发能力和工程实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任务驱动、能力递进"模式,搭建起从基础到创新的四层架构:
- 基础能力层:通过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夯实工程素养;
- 专业核心层:聚焦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
- 实践应用层:依托车载网络实训室、智能驾驶挑战赛等载体强化实操;
- 创新拓展层:引入DeepSeek大模型构建AI教学场景,开发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智能课程。
该专业构建了"虚实结合"的实训体系,形成三级进阶培养机制:
- 基础实训模块:包含发动机构造拆装、底盘电控调试等基础技能训练;
- 系统集成模块:开展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仿真、充电桩电路设计等专项训练;
- 综合创新模块:通过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赛事平台,完成整车控制系统开发。2023年学生团队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斩获总冠军,验证了"以赛促教"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就业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构建起三类职业发展通道:• 研发设计岗:涵盖电控系统软硬件开发、机械结构仿真优化等技术岗位;• 生产管理岗:包括工艺文件编制、非标设备设计等工程管理职位;• 技术服务岗:面向智能网联汽车运维、电池健康度评估等新兴领域。近三年毕业生在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关键技术岗位就业率达92%,薪资水平高于行业均值15%。
专业创新性地将AI技术融入教学全流程,形成"三智融合"教育生态:
- 智能备课系统自动生成思政教学点设计和动态试题库;
- 24小时智能学伴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 虚拟故障诊断平台实现85%以上典型故障的数字化模拟。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新能源汽车试验数据分析、生产工艺优化等关键能力上提升显著,2024届毕业生专利申报量同比增加40%。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