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立足行业需求,构建了以Java开发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实践能力,配备多元化师资团队,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特色。专业定位紧扣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毕业生既可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等技术岗位,也可选择考研深造或公务员考试。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该专业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体系。程序设计基础和Java SE程序设计奠定编程基础,软件工程导论与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强化工程思维,Oracle数据库和J2EE程序设计提升系统开发能力。特别设置的前沿课程如web前端开发技术和Jquery,有效对接企业技术栈需求。这种课程架构既保证了学科基础理论的完整性,又实现了与行业技术发展的动态衔接。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个维度实现产教融合:
- "3+1"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完成专业课程,第四年进入东软睿道、中软国际等企业实训
- 项目驱动教学:依托e时代网络工作室开发疫情防控系统、学院网站等实际项目
- 竞赛培养机制:组织学生参加人工智能大赛、程序设计竞赛等赛事,近年获省级奖项十余项这种培养路径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积累真实项目经验,2023届学生在第四届吉林省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专业师资由高校教师+企业工程师联合组成,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教学院长华振兴主持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主编教材3部;杨久婷副教授开发的《数据库系统与应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其团队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级赛事获奖。企业导师来自东软等知名IT企业,将行业新技术、开发规范直接引入课堂。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
- 技术岗位:软件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等岗位对口就业率超90%
- 深造通道:2022届考研率达13.68%,多名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
- 公职方向:2021-2022年累计6人考取公务员校企合作单位涵盖大连东软、北京中软等头部企业,实习转就业率持续保持在85%以上。毕业生起薪较吉林省本科平均水平高出26%,职业发展通道涵盖技术、管理双路径。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