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的智能建造专业依托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的深厚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作为2022年教育部新增本科专业,以水利行业背景为基础,融合BIM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建造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学院拥有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安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实验设备总价值达5500万元,为专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设置了工程材料、结构力学、BIM技术等核心课程,突出工程结构智能化设计与施工管理数字化两大方向。实践环节引入土木工程施工虚拟仿真和智能监测系统操作,形成"理论+实操+创新"三维培养模式。学生可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赛事,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奖项超200项。
师资队伍方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4人,其中博士占比53.8%,包含国家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技术带头人等高端人才9人次。教学团队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5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2023年科研经费突破千万元。这种"双师型"队伍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同步更新。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国建筑集团、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等央企,从事智能设计、装配式施工等工作。专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87%以上,2022-2024年平均考研升学率达25%,多名学生考入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土木工程强校。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推进,智能建造人才需求缺口持续扩大,职业发展空间可观。
在招生培养环节,该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机制,江西物理类考生需选考物理+化学科目组合。学费标准为4790元/年,设有智能建造创新实验班,通过导师制、项目制等方式强化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江西本科批招生计划仅2人,报考竞争较为激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