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以影视画面造型设计为核心,依托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和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特色。该专业通过数字艺术与技术的创新应用,培养具备跨领域创作能力的行业人才,其课程体系覆盖电影视觉设计与人物造型两大方向,强调从剧本解析到影视工业全流程的实战能力培养。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聚焦电影视觉画面设计的完整生态链,围绕场景设计、道具制作、人物造型、视效开发四大模块构建教学框架。课程设置突破传统美术教育边界,引入虚拟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工具,例如《影视数字绘画》课程融合Photoshop与AI技术进行影视气氛图创作,《短片制作》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从剧本策划到成片输出的全流程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分镜绘制、三维光影材质等基础技能的同时,能快速适应影视工业化生产需求。
师资力量呈现行业精英+学术导师的双轨配置。专业负责人杨婕茹师承电影美术大师霍廷霄,参与过G20峰会造型设计;外聘导师徐连伟曾担任《梅兰芳》《无问西东》等影片的美术指导。教学团队中35岁以下教师100%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并引入base-FX特效公司、陈敏正造型工作室等企业导师,形成专兼结合的立体化师资结构。这种配置使课堂教学与《悬崖之上》《革命者》等院线电影项目深度联动,学生可直接参与剧组美术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三级进阶机制:
-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影视模型制作》《特效化妆》等课程掌握道具雕刻、服装剪裁等传统工艺
- 数字技术应用:在XR研究测试基地使用动作捕捉、3D扫描等设备完成虚拟场景搭建
- 产业项目实战:与芒果TV《密室大逃脱》、冬奥会服装设计等项目合作,累计参与30余部影视作品制作
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具备多元就业竞争力,数据显示其就业方向涵盖:
- 影视工业化领域:概念CG绘图师、分镜师、特效制作等核心岗位
- 文化创意产业:综艺节目场景设计、舞台灯光规划、博物馆展陈设计
- 新兴科技融合:游戏场景建模、VR虚拟空间构建、AI影像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约35%毕业生选择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等院校深造,印证了专业课程的国际化水准。
专业建设特别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中影怀柔影视基地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设立特技道具、影视城策划等特色工作室。近年教学改革中新增《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指导学生运用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进行影视概念设计,这种前瞻性布局使人才培养与行业技术变革保持同步。从学生作品可见,2024级新生已能熟练完成4K级影视调色和动态分镜创作,展现出扎实的行业适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