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韩国三大娱乐公司之一,JYP娱乐的运营模式一直备受关注。其内部采用独特的“本部制”管理架构,将不同艺人划归至独立部门进行专业化运营。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资源集中化与分工精细化,旨在为旗下艺人提供更适配的发展路径。其中,“一本部”与“二本部”作为核心部门,承担着不同组合的策划与管理职责。
一、本部制的起源与组织逻辑
JYP在2014年启动公司体制改革,借鉴美国唱片企业的垂直化管理模式,将原本单一的管理体系拆分为四个独立本部。每个本部配备完整的职能团队,包括市场营销、公关宣传、艺人管理、业务开发等模块。这种架构通过分权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例如一本部专注于成熟男团运营,二本部则兼顾新老组合的协同发展。此外,本部间存在良性竞争机制,既能保持各自风格独立性,又共享公司整体资源池。
二、一本部与二本部的具体分工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19年,各本部旗下艺人分布如下:
- 一本部:
- 代表组合:2PM(元祖男团)、Stray Kids(新生代男团)
- 职能特点:侧重男团品牌打造与海外市场拓展,如Stray Kids通过高强度创作训练与全球巡演建立国际影响力。
- 二本部:
- 代表组合:GOT7(多国籍男团)、ITZY(新生代女团)、禹惠林(前Wonder Girls成员)、金婑斌(solo歌手)
- 职能特点:擅长多类型艺人整合,例如同时运营偶像团体与个人歌手,并通过风格实验探索市场边界(如ITZY的“自爱少女”概念)。
三、本部制对艺人发展的影响
该模式的优势与争议并存:
- 专业化程度提升:各本部可针对艺人特质定制企划。例如三本部曾专注于TWICE的“国民女团”形象运营,而Studio J本部则以乐队DAY6为核心发展原创音乐。
- 资源分配矛盾:不同本部间存在隐性竞争。例如二本部需兼顾GOT7海外巡演与ITZY本土打歌,导致服化道预算压缩,引发“重复使用打歌服”“MV场景简陋”等争议。
- 续约率差异:独立运营体系虽提高效率,但也可能因本部策略差异导致艺人发展不均衡。数据显示,JYP艺人续约率在三大社中偏低,或与部门间资源倾斜有关。
四、本部制背后的商业考量
JYP推行该模式的核心目标在于最大化资本回报率。2018年公司市值突破1兆韩元后,持续通过架构调整降低成本。例如将演员部门剥离至NPIO Ent合作管理,集中资源发展偶像业务。这种“轻资产运营”策略使其在2020年成为三大社中营业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但过度压缩服装、MV制作等成本,也导致ITZY等组合面临“质感下滑”的舆论压力。
JYP的本部制既是其跻身行业顶端的制度基石,也是制约艺人长期发展的双刃剑。如何在效率与品质间取得平衡,将成为该模式持续演进的关键命题。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