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的重点专业,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盾构施工)专业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全国首家开设该方向的高职院校。该专业紧密围绕盾构施工产业链需求,构建了“土木+机电液”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年均培养全日制在校生超1200人。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与国家级实训基地的深度融合,专业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7.18%,95%以上进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央企,形成了“入学即就业”的良性发展态势。
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立足行业前沿需求,该专业构建了“盾构施工土建+机、电、液维保”双轨并行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核心课程包含《盾构施工》《液压技术应用》《电气与PLC技术应用》等,注重将盾构机组装调试、操作维护等实践技能融入理论教学。通过开发教育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操作》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专业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互通衔接,强化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特别设置的创新创业项目已获国家级奖项,学生制作的盾构模型曾亮相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展并获国家领导人关注。
师资团队建设专业组建了“院士领衔、大师支撑”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形成“名师+专家”双师结构:
- 校内专任教师35人中含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2人
- 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建设指导专家
- 引入中铁一局盾构技能大师建立工作室
- 企业兼职教师40余人形成动态师资库这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使教学团队既能开展盾构大数据应用平台开发,又能指导学生参与蒙内铁路等国际项目技术服务。
实训平台构建专业投入超千万元打造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
- 校内拥有φ6340土压平衡盾构机实体设备
- 建设100米高速铁路隧道仿真实训基地
- 开发盾构远程大数据应用中心与仿真操作平台
- 建成国家级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可完成从盾构电气控制系统调试到隧道施工质量检测的全流程训练,实训室使用率高达92%,设备先进性位居全国高职前列。
产教融合创新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中铁一局、中国铁建重工等龙头企业共建20余个实训基地,形成“工学交替”培养机制。校企联合成立盾构与掘进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共同编制12部行业规划教材,开发盾构故障诊断案例库。数据显示,学徒制班级毕业生上岗适应期缩短60%,入职一年平均月收入达4350元,较全国高职均值高出千元。这种深度合作模式被教育部列为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第三方麦可思调查显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连续五年提升,主要呈现三大特征:
- 高就业集中度:90%以上进入央企,涵盖盾构机制造、地铁隧道施工等领域
- 薪资优势明显:入职三年平均薪酬突破8000元,部分海外项目技术骨干年薪超20万
- 晋升通道畅通:30%毕业生五年内成长为项目经理或技术主管优秀校友张鹏波操作全球首台马蹄形盾构机,张喜担任莫斯科地铁盾构“机长”等案例,印证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专业依托陕西省盾构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盾构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改革,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盾构构造与操作维护》等核心课程。研发的盾构施工智能监控系统已在中铁系统推广应用,参与制定的3项行业标准填补技术空白。近三年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56项,创造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真正实现“教、研、产”三位一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