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是该校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软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共同构成面向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行业创新平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竞争力,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36项,职业证书持有率达62%,企业孵化成功率高达90%。
专业课程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覆盖基础架构运维到应用开发的全链条能力培养框架。核心课程包括:
- 《私有云基础架构与运维》和《容器云服务架构与运维》,重点训练学生对主流云平台的部署与管理能力
- 《云安全技术应用》与《云计算运维开发》,强化安全防护和自动化运维技术
- 创新性开设《鲲鹏云服务应用技术》和《云计算综合实训课程》,引入华为、AWS亚马逊等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课程模块中实践课时占比超过50%,确保学生具备云平台部署、故障诊断、应用开发等实战技能。
在师资力量方面,专业团队汇聚了国家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以及来自华为、南京五十五所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形成"双师型"教学队伍。教师团队连续4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开发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和4门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编写"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23种,构建了覆盖虚拟仿真实验到真实项目开发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校内"红客工作室"等创新平台参与企业级项目研发,近五年累计取得软件著作权74项。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胜任:
- 云计算工程师(负责系统架构设计与实施)
- 云安全运维工程师(承担安全防护与故障处理)
- 云产品规划师(主导技术标准制定与产品推广)
- 云服务开发工程师(从事SaaS应用开发与优化)。数据显示,该专业90%以上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主要服务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平均月收入突破5000元,部分优秀毕业生入职华为、中兴等头部企业。
专业建设深度对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通过"教证创研赛"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将1+X证书制度与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学生可考取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大学生"软件杯"等赛事,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校企合作订单班覆盖80%以上学生,实习基地包含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