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影与制作作为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传媒学院的核心专业,始终秉持"传艺立德,媒谱育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自2010年招生以来,已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校生规模近600人,配备国内领先的实验设备,并依托"实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机制。对于有意报考的辽宁考生而言,该专业在历史类招生中实行"首选历史,再选不限"的选考要求,其培养方向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展现出独特的办学优势。
实践导向的培养体系是该专业的核心特征。教学过程中设置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广播级高清摄像机、轨道摇臂等专业设备,采用与中央及省级电视台同款的SOBEY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课程设置围绕"摄影摄像基础技能"与"媒体节目制作能力"展开,通过电视短片大赛、校园电影节等实践平台,使学生掌握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操作。据统计,学生已累计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奖项56项,在吉林省首届短视频大赛中斩获50个奖项,印证了实践教学的显著成效。
创新性课程结构体现在模块化教学体系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板块:
- 技术基础模块:涵盖数字影像技术、影视灯光设计等
- 艺术创作模块:包括影视导演基础、纪录片创作等
- 综合应用模块:重点培养微视频开发、新媒体内容制作能力这种结构设计确保学生既掌握Panasonic AG-HPX500MC等高端设备操作,又具备影视项目统筹能力。学院每年举办的专业技能大赛覆盖摄影、剪辑、动画等7个方向,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凸显专业定位的精准性。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流向广播电视台(占38%)、影视制作公司(32%)、新媒体机构(25%)三大领域,从事后期剪辑师、影视特效师等岗位。校企合作单位包括吉林省广电集团等12家传媒机构,实习就业一体化率达91%。特别在短视频创作领域,学生作品《闪光的足迹美丽的人生》获得全国二等奖,印证了专业建设与行业趋势的同步性。
录取与选拔机制体现差异化竞争策略。该专业在辽宁采取文化课优先录取原则,要求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普通类批次线,投档后按文化总分排序录取。对于艺术类考生,吉林省执行"综合成绩=60%文化课+100%专业课"的选拔标准,2023年历史类招生计划为2人,学费标准26000元/年。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调剂实行"志愿优先"政策,所有调剂考生排序均低于第一志愿填报者。